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简述 (一)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简述

医疗纠纷处置途径如下:

1. 医患双方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途径解决;

2. 若涉及严重行为,构成重大医疗纠纷,则需有关部门主导处置。

纠纷得以化解后,当事人应遵从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及双方私下达成的协议进行履约。

【法律依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第二十八条

发生重大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卫生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二)

医疗事故跟医疗纠纷的区别在于,若确认是医疗事故,医院肯定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在医疗纠纷案件中,院方不一定有责任,医院跟患者就事故的发生是有争执的。两者的联系在于,医疗纠纷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疗事故。 一、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区别是,医疗事故中医院是有一定责任的,医疗纠纷中,院方不一定有责任。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目前需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才能认定。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联系是,大多数医疗纠纷都和医疗事故有关。

二、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提供医疗服务的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要有违法、过失行为;

3、必须有严重、明显的不良后果;

4、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三、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怎么处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第四十八条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医疗纠纷不等于医疗事故,比如患者没有听从医院的医嘱,随便服用了违禁药物,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的,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要求院方承担赔偿责任,院方拒绝承担赔偿责任的属于医疗纠纷,但这种情况下,院方是不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纠纷的定义是什么 (三)

医疗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与患方之间产生的因医疗过错、违约而导致的医疗损害赔偿及医疗合同违约等纠纷。具体来说:

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

医疗过错: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中的过错,这些过错往往导致病人的不满意或造成对病人的伤害。医疗过失:医务人员在诊断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失误。患者单方面不满意:有时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误,但由于患者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对正确的医疗处理、疾病的自然转归和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及医疗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或者由于患者的毫无道理的责难,也会引起纠纷。

医疗纠纷的性质:

医疗纠纷本质上是一种争议,涉及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对医疗行为及其后果是否侵权及侵权责任的争议。这种争议可能涉及医疗损害赔偿,也可能涉及医疗合同违约等问题。

综上所述,医疗纠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医疗行为、医疗过错、患者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公正、合理地解决争议。

医疗纠纷处理有哪些途径 (四)

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协商:

医患双方可直接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力求达成一致意见。若协商成功,双方应签订协议书,并可选择办理公证或律师见证以增强其法律效力。协议书需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当事人需提出书面申请,明确阐述纠纷情况及诉求。申请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卫生行政部门将依法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处理。

向人民法院起诉:

起诉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包括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将依法对医疗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公正裁决。

途径均为处理医疗纠纷的合法方式,患者及其家属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医疗纠纷处理法律怎么规定 (五)

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途径:

医患双方协商调解: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可以直接进行协商,寻求和解。

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患者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等待鉴定结果,如对结果不满,可申请再次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将基于鉴定结果作出处理决定,患者如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

向法院提起诉讼:

患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途径。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进行病历质证,并可委托医疗事故鉴定。如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同样可申请再次鉴定。经过司法程序后,法院将作出判决,患者如不服,可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疗鉴定是一个重要环节,其流程包括医患双方共同向市医鉴会提起或委托鉴定,经过一系列程序后,由专家鉴定组出具医鉴结论报告。如对结论报告不满,患者有权向省医鉴会提起再次鉴定。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奥律网关于医疗纠纷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